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– 基础研究类 陈炜、刘宗豪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分子杂化策略…
2024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– 基础研究类 陈炜、刘宗豪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分子杂化策略…
采用自组装分子杂化可以改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(PSC) 中的埋入界面。然而,沉积过程中混合自组装单层…
12月11日,《焦耳》(Joule)在线报道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炜、刘宗豪团队题为&…
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能够突破单结太阳能电池肖克利-奎伊瑟(Shockley-Queisser,S-…
6月26日,《自然》(Nature)在线报道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炜、刘宗豪团队题为 …
从锡铅混合窄带隙钙钛矿中消除甲铵(MA)阳离子是提高全钙钛矿串联叠层太阳能电池工作稳定性的有效方法。…
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陈炜教授-刘宗豪副教授团队致力于发展面向应用的大面积、高效、高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。研究团队包括教授1名、副教授1名、博士后2名、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。团队拥有较完善的实验条件,150m2基础研究平台和200m2工艺放大超净间已投入使用。陈炜教授2015年获得国际上第一个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,写入权威效率记录表。2018年在美国Newport公司获得反式并联模组稳态化认证效率16.6%。2020年再次通过莱茵认证获得反式串联模组17.3%认证效率。2023年底获得权威第三方认证反式电池效率26.54%,超过同期效率纪录。近年来通过研究高光热稳定的FACsPbI3钙钛矿缺陷钝化、新型分子界面材料、大面积钙钛矿涂布成膜机理、独一无二的Bi基惰性金属电极体系、构建基于多重阻隔薄膜的限域反应体系,有效提升了反式PSC的基础认证效率和稳定性。团队成员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(含共同)在Nature(2024)、Science(2015/2023)、Nature Energy(2016/2020/2023)、Science Advances(2016/2021)、Nature Communications(2018/2019/2023/2024)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。